你有没有试过
明明睡足了8小时
早上醒来却像没睡一样
头昏脑涨、疲惫不堪?
别再怪自己 “睡不够” 了
这其实就是
碎片化睡眠
图源:小红书网友@小红薯HH001
我们常常认为,只要睡够8小时,身体就能恢复元气。但科学研究表明,睡眠质量远比时长更重要。
什么是碎片化睡眠
碎片化睡眠,就是指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地短暂醒来,导致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(做梦阶段)被反复打断、无法持续进行的状态。
展开剩余86%这就好比手机后台程序不断被唤醒,即使屏幕关闭,电量也在飞速消耗。
碎片化睡眠对身体的影响
相对熬夜来说
更深远隐蔽
……
碎片化睡眠影响的
不仅仅是睡眠
睡觉不只是为了休息
你的血管其实也靠它保护
一项跟踪近4000名中年人的研究发现,睡得太少(不到6小时)或总是被吵醒,都会增加多个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。
研究团队让参与者戴上设备连续监测一周的睡眠情况,同时给他们做颈动脉、股动脉超声和心脏CT,结果是这样的:
● 睡不满6小时的人,血管硬化的风险高了27%;
● 睡觉频繁被打断的人,多个动脉同时“中招”的几率高了34%;
● 虽然心脏动脉钙化评分差异不大,但睡眠问题对其他部位血管的早期损伤已显现。
简单说,睡不好,血管比你还焦虑。
除此之外,碎片化睡眠,还会影响免疫系统,甚至是代谢与认知——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:他们用间歇性唤醒的方式,模拟了人类“翻来覆去睡不好”的状态,看看这种碎片化睡眠会对小鼠产生什么影响。
结果很明显,小鼠的血糖飙升了,葡萄糖耐受变差了,胰岛素也不那么“听话”了——这些都是代谢出问题的信号。
甚至小鼠的大脑也不好使了,比如碎片化睡眠的小鼠表现得更容易“迷路”:
● 在目标区域停留时间更短、穿越次数更少;
图注:碎片化睡眠小鼠乱走
深度睡眠对人类大脑也同样重要,这个时间里,大脑会启动“清洁机制”,清除 淀粉样蛋白等神经垃圾,帮我们预防像阿尔茨海默病这样的疾病。
但如果你的睡眠一直被打断,这个机制就会被干扰,脑子的“夜间清扫队”也干不了活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
碎片化睡眠
不一定完全是自身导致的
也很可能是外因造成的
睡眠碎片化的成因
1
生活习惯
如睡前使用电子设备、大量摄入咖啡因、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,都会导致夜间难以入睡或深度睡眠质量下降。
2
疾病与治疗
部分疾病,如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心血管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造成夜间频繁觉醒。
3
环境因素
过高的噪音、光线刺激或室温不舒适等都可能打破夜间的安静,从而造成睡眠中断。
如何改善碎片化睡眠
重头戏来了
怎么尽可能
把支离破碎的睡眠
拼凑出一整块“幸福地图”呢?
请看↓↓↓
1
睡前不玩手机
调查发现,睡前刷8分钟手机,身体兴奋1小时。睡前玩手机8分钟后,平均入睡时间需1小时。这是因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提高了人们的警觉性,从而导致入睡时间增长。
2
盖重一点的被子
盖重一点被子睡觉,会增加褪黑素释放,促进更好的睡眠。研究发现:与使用轻薄被子相比,使用加重被子可使唾液中的褪黑激素浓度增加约30%。
3
做做助眠运动
研究显示:在睡前4小时内,多做这3个运动动作,可以显著延长睡眠时间。
①深蹲
②提踵
③提膝展髋:
一次只需3分钟,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。这样可使当晚睡眠时间延长近30分钟。
另外
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
应对各种“睡眠刺客”的方法
主打一个有备无患
↓↓↓
图源:丁香医生
如果个人无法自行调节,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医生可以根据个体差异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帮助大家拥有良好睡眠。
快快分享到家族群
一起拥有美好睡眠吧
发布于:北京市
- 32岁杨紫VS42岁孙俪同框,谁更美?美人是骨相还是皮相? 2025-05-22
